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挑战性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一系列新变化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凝聚全球共识,共同行动,加大力度推动能源转型,更加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
自2005年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丹两国在能源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政府间合作。两国都坚信绿色增长,并长期致力于绿色能源转型。本COP27 特别报告深入总结并探讨了中丹两国的能源转型成果以及为双方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所做的努力。
习近平主席在 2020 年 9 月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把碳减排行动视作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自去年以来,出台了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1+N政策体系文件,陆续发布了包括能源绿色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的实施方案,以及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加大了中国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也加快了中国传统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同时也为电动汽车、氢能、储能和各种分布式能源的大发展扩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丹麦作为世界上能源绿色转型的先行者,在能源规划与立法,政策执行与监管,清洁能源技术发开与部署方面有着多年经验。气候法案规定丹麦须在 2030 年二氧化碳与1990年相比减排70%,2050 年实现碳中和。得益于对环境外部性政策的强调与早年海上风电的大规模部署,丹麦目前风光发电占比已超50%。成熟的电力市场,注重能源安全,注重提高系统灵活性和终端部门电气化,使得丹麦可再生电力在未来有着极大的增长空间。北海的能源岛为作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里程碑式项目,为丹麦电力部门进一步脱碳,部门耦合以及多国电力大规模互联提供了基础。丹麦能效居全球前列,更是区域供暖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储能与热泵是丹麦未来建筑部门热电耦合的关键。丹麦正加速能源新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其大力倡导的P2X将推动未来交通和工业领域的深度脱碳,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则将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