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潜力产品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具有潜在贸易优势和发展空间的产品,贸易潜力产品包括的范畴有很多,既包括国内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但海外市场尚未完全开发的产品,也包括国内技术趋于成熟但尚未达到出口阶段的产品。识别并分析出有贸易潜力的产品并不简单,但根据进出口顺差或逆差情况,可以非常精准地得到哪些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不足——在国际贸易中存在逆差肯定意味着中国产品生产能力弱于其他国家,因此具备贸易发展的潜力。为此,本报告将聚焦于我国各产品的贸易顺逆差情况,对我国贸易潜力产品进行深入分析。
贸易逆差是指一定时期内的产品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产品存在对外贸易逆差代表着其国内生产能力尚未达到可以完全满足自身需求的阶段,仍需要依靠进口以弥补国内的需求空缺。本报告聚焦于国内的贸易逆差产品作为潜力产品进行研究,是因为逆差的存在不仅意味着其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还蕴含着通过优化国内资源配置提升逆差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减少对外依赖,进而开拓国际市场的可能性。首先,贸易逆差揭示了国内市场对于某些产品的迫切需求,这些需求若能通过国内生产来满足,将极大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其次,贸易逆差的存在也表明了我国部分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这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了未来的改进方向,激励生产者向逆差产品出口国进行学习,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手段,将这些逆差产品转化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贸易潜力产品。
当然,本报告重点研究贸易逆差产品并不意味着我国现有的贸易顺差产品不具备贸易潜力,实际上,我国很多贸易顺差产品由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领先优势,同样具有巨大的贸易潜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潜力相较于逆差产品更为显著。因此,本报告仅是聚焦于逆差产品来分析部分国内产品的贸易潜力,而非将贸易逆差与贸易潜力直接划等号。一方面,相较于顺差产品,对贸易逆差产品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国内的生产缺陷与行业短板,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另一方面,与我国处于贸易顺差状态的优势贸易产品相比,研究贸易逆差产品的劣势在于可以对优势国家的生产技术进行模仿与学习,更容易找到改进方向进而兑现其贸易潜力。
贸易顺差并非是贸易的最终目的,贸易互惠互利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但在微观层面上探寻哪些产品相对国外是逆差,更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从而引发国内生产的改善。为此,本报告基于BACI数据库以及海关总署的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数据库,测算并详细分析了不同HS 编码下各产品的对外贸易差额分布情况,根据贸易逆差的成因选定30种贸易逆差产品为可能的贸易潜力产品,并最终选择了其中8种产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