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加持下,以灵活用工、平台用工、共享用工等为代表的新兴用工方式规模从小到大、范围由窄及广、形式从单一到多元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当前劳动力市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以及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研究的热点焦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从事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达 2 亿左右。另据《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披露,2021 年采用灵活用工方式的企业比例达到 61.14%。毋庸置疑,以灵活化、共享式为典型特征的用工方式已从幕后走向了前台,其不仅改变了以标准雇佣为主流的传统用工模式,亦解构了建立在传统用工模式之上的劳动关系认定、劳动权益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方式,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之间的张力倒推着政策界、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积极开展新时代背景下灵活化、共享化用工相关研究,以期在未来的机遇挑战下能够更好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行。基于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与用友薪福社组成联合课题组,共同开展了以 “社会化共享用工”为主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组认为,在经历了通过信息化、数智化提升自有员工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效率实现人效提升的 1.0 阶段,以及在自有员工支撑核心业务基础上,非核心业务采用派遣、外包等方式,转移管理、风险成本,提升人效的 2.0阶段后,信息技术进步使工作任务、用工需求分解成为可能,通过灵活的需求 – 供给数智化精准配置,实现内部共享化、外部社会化的用工配置,以此为典型特征的 “社会化共享用工” 成为人效提升的 3.0 新阶段。现将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概括提炼。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幸福的耗子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4年社会化共享用工理论与实践研究白皮书(附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