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中国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为中国实现低碳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阶段性目标,也意味着中国的能源革命将进一步深化,此举在国内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关注与反响,关于具体实施路径的讨论也在各行业领域广泛展开。
电力是确保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行业,同时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系统转型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一方面,电力系统在我国碳排放中占比最大,但也已经初步具备了技术成熟、成本可控的低碳替代方案;另一方面,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部门的低碳转型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电气化率和低碳电力的使用比例。
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需要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稳步提升零碳排放电源容量和电量的占比。2021年4月,习近平在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等讲话中提出,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期间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在国家中长期目标的定位之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计划与行动是切实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的重要保障。省级研究对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尤为重要,因为省级电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单元,是电力系统规划、系统频率控制与供需平衡和电力市场建设的最主要模块。与此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或省份拥有不同的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资源禀赋等条件,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共同目标下面临着差异显著的挑战与机遇,必须从实际出发,识别阶段性抓手,在区别讨论的同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从而高效且有序推进低碳转型工作。
落基山研究所自2019年末在《中国2050:一个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零碳图景》中展示了国家层面碳中和宏观图景后,一方面持续深入探讨电力系统零碳化增长所面临的技术与机制上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发布了《电力增长零碳化(2020-2030):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和《电力市场与电价改革:通向零碳电力增长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等系列报告;另一方面也持续致力于区域和省级电力系统系统转型,针对各个典型地区和省份开展深入分析,发布了《西北地区碳中和:路径与系统性转型探索》等系列报告。
西北地区对我国电力系统至关重要,是我国能源资源聚集地之一,不仅拥有大量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也具备领先全国的风力和光照资源。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西北地区面临着从大规模高比例煤电向新能源逐步过渡的挑战。与此同时,西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电力基地,总发电量中超过28%外送到区域外的其他省份,其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还将拥有显著的外部效应,为国家的能源转型提供支撑、打造最佳实践。
本报告聚焦西北区域内GDP最高、人口最多、煤电装机比例最大的的陕西省,以其电力系统现状及2030电力需求预测及电力发展规划为基础,以科学计算和仿真分析为手段,在借鉴国际和国内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符合陕西省电力发展改革的政策建议。
陕西省煤炭资源禀赋高,同时风光资源水平也处于全国平均之上。在过去几年,陕西省已经形成了可再生电源高速发展、占比迅速提高的良好发展格局。基于这样的现状,本项目设计了基础情景、稳步减排情景、加速减排情景三个不同的量化分析情景,从而探索未来十年陕西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路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幸福的耗子 » RMI:西北地区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探索—以陕西省2021-2030年转型路径为例(附下载地址)